心理家園
行事歷
- 2024-2025學年第一學期…12-20
- 2024-2025學年第一學期…12-13
- 2024-2025學年第一學期…12-06
- 2024-2025學年第一學期…11-29
- 2024-2025學年第一學期…11-22
- 2024-2025學年第一學期…11-15
- 2024-2025學年第一學期…11-08
通知公告
- 2024-2025第一學期第14…12-20
- 2024-2025學年第一學期…12-19
- 公示12-18
- 公示12-17
- 關(guān)于同意中共珠海市理…12-12
- 關(guān)于第一屆教材建設(shè)與…12-09
- 2024-2025學年第一學期…12-09
過度理由效應(yīng)
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有這樣的體驗:親朋好友幫助我們,我們不覺得奇怪,因為“他是我的親戚”、“他是我的朋友”,理所當然他們會幫助我們;但是如果一個陌生人向我們伸出援手,我們卻會認為“這個人樂于助人”。
同樣,在家庭生活中,妻子和丈夫常常無視對方為自己所做的一切,因為“這是責任”、“這是義務(wù)”,而不是因為“愛”和“關(guān)心”;一旦外人對自己做出類似行為,則會認為這是“關(guān)心”,是“愛的表示”。
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區(qū)別呢?這就是由于社會心理學上所說的“過度理由效應(yīng)”。每個人都力圖使自己和別人的行為看起來合理,因而總是為行為尋找原因,一旦找到足夠的原因,人們就很少再繼續(xù)找下去,而且,在尋找原因時,總是先找那些顯而易見的外在原因,因此,如果外部原因足以對行為做出解釋時,人們一般就不再去尋找內(nèi)部的原因了。
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:一位老人在一個小鄉(xiāng)村里休養(yǎng),但附近卻住著一些十分頑皮的孩子,他們天天互相追逐打鬧,喧嘩的吵鬧聲使老人無法好好休息,在屢禁不止的情況下,老人想出了一個辦法。
他把孩子們都叫到一起,告訴他們誰叫的聲音越大,誰得到的報酬就越多,他每次都根據(jù)孩子們吵鬧的情況給予不同的獎勵。到孩子們已經(jīng)習慣于獲取獎勵的時候,老人開始逐漸減少所給的獎勵,最后無論孩子們怎么吵,老人一分錢也不給。
結(jié)果,孩子們認為受到的待遇越來越不公正,認為“不給錢了誰還給你叫”,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聲吵鬧。
行為如果只用外在理由來解釋,那么,一旦外在理由不再存在,這種行為也將趨于終止,因此,如果我們希望某種行為得以保持,就不要給它足夠的外部理由。
公司老板如果希望自己的職員努力工作,就不要給予職員太多的物質(zhì)獎勵,而要讓職員認為他自己勤奮、上進,喜歡這份工作,喜歡這家公司;希望孩子努力學習的家長,也不能用太多的金錢和獎品去獎勵孩子的好成績,而要讓孩子覺得自己喜歡學習,學習是有趣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