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中心
行事歷
- 2024-2025學年第一學期…12-20
- 2024-2025學年第一學期…12-13
- 2024-2025學年第一學期…12-06
- 2024-2025學年第一學期…11-29
- 2024-2025學年第一學期…11-22
- 2024-2025學年第一學期…11-15
- 2024-2025學年第一學期…11-08
通知公告
- 2024-2025第一學期第14…12-20
- 2024-2025學年第一學期…12-19
- 公示12-18
- 公示12-17
- 關(guān)于同意中共珠海市理…12-12
- 關(guān)于第一屆教材建設(shè)與…12-09
- 2024-2025學年第一學期…12-09
教育,要對常識去弊
很多時候,我們把常識掛在嘴上,但是這些常識只是名詞,不是動詞。面對一個個教育新思潮的風起云涌,與其追波逐流,不如回歸本源,對常識去弊,去弊就是創(chuàng)新。
1、教學。
很多時候,我們把教學僅僅理解成“教”與“學”,最嚴重的是,又把“教”與“學”,簡化為“老師的教”和“學生的學”。以為老師一教,學生一學,就萬事大吉了。老師像個中介,像個掮客,教學就像交給學生一件東西那么方便,這都是對“教學”的嚴重誤解。就算老師把學生教會了,充其量學生也只是“學會”,而不是“會學”。一旦不能舉一反三,“學會”也僅僅是“會一”而已。這樣的學生,如何面對將來紛繁復(fù)雜的世界?
“教學”,更應(yīng)該理解成“教”學生“學”。這就意味著教師這個職業(yè),主要是讓學生“會學”,其出發(fā)點和歸宿都是“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健康成長”。教師的職業(yè)道德,最基本的就是“把學生放在自己的心里”,而教師最大的幸福的也就是——“教師也生活在學生的心中?!苯處熀蛯W生的生命在互相的關(guān)愛中共同成長,這就是我們所說的“教學相長”。
陶行知說的好:“師生合作培養(yǎng)出彼此值得崇拜之對象。”這是“教學”最理想的境界。
2、理解。
“如果,我所期盼的東西并不是你喜歡的,請不要試圖告訴我,這個選擇是錯誤的。
如果,我的信仰與你不同,至少請你稍候再去糾正它們。
如果,在同樣的環(huán)境里,我的情感不如你或者比你更強烈,請別讓我違心地去感受。
不管我是否在按照你的意圖做事,請不要干涉我。
我并沒有要求你理解我,至少是現(xiàn)在。只有當你不再一心一意地要把我復(fù)制成另外一個你的時候,我才會對你說:“請理解我!”
如果你能夠?qū)捜菸业哪承┮?、感情、信仰或者行為,也許日后你會看到,它們對我來說并沒有錯,甚或是對的。容忍我,是理解我的第一步。
我并不是要你接受我的方式,但是當你面對似乎是很固執(zhí)的我時,請不要再表示惱怒或者失望。也許有一天,你在試圖理解我的過程中,會感到我違反常規(guī)的做法和想法是有一定意義的,那么,你不僅再也不會想方設(shè)法地去改變我,而且還會保護甚至珍視那些獨特的個性表現(xiàn)。
我可能是你的愛人、父母、兒女或者同事,但不管我們是何種關(guān)系,我深信:你我是完全不同的個體,我們都必須走自己的人生之路?!边@是我很喜歡的一段文字,每當閱讀它們,我的內(nèi)心就充滿著一種育人的莊嚴感?!?SPAN lang=EN-US>
“理解”,多么奢侈的一個字眼。那種“我雖然不同意你的觀點,但我誓死捍衛(wèi)你表達觀點的權(quán)利”的精神品格,是何等的偉大!
但我們曲解了理解。我們常常以為理解是相互的,彼此的,對等的。但在師生中,卻并不是那么回事。
在師生關(guān)系中,所謂的“理解”,主要是針對老師。目前師生很少對話、溝通、交流,主要責任也在
3、學問。
諾貝爾獎獲得者
學問,學問,顧名思義,就是學習、研究、質(zhì)疑、發(fā)問?!耙墒撬贾迹瑢W之端?!薄氨M信書,則不如無書”,真正的學習都是從發(fā)問開始的,沒有自己的問題,就永遠沒有自己的創(chuàng)造。然而,我們現(xiàn)在的教育,上課就是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,考試就是回答命題者的問題,我們不是在做“學問”,而是在做“學答”。
老師教書就是“教答題”,學生上學就是“學答題”,于是,學生的答題能力上去了,應(yīng)試技巧上去了,但問題意識沒有了,創(chuàng)造性也就沒有了。
問題是思維的發(fā)動機,問題停止了,就是思維停止了,思維停止了,創(chuàng)造力就死去了。
4、會學。
我們常常把“學會”不如“會學”掛在嘴邊,但什么是真正的“會學”,又常常語焉不詳。
“會學”成了套話,成了搬來搬去僵化的名詞,并逐漸讓人變得疲倦和乏味?;貧w本源,我們必須搞清“會學”的內(nèi)涵,把“會學”轉(zhuǎn)化成動詞。
所謂“會學”,不在于已在,而在于潛在;不在于已有,而在于應(yīng)有。因此,必須著眼于理解的能力,分析的能力,提出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,把學得知識條理化的能力,連接知識和給予它們以意義的組織能力,應(yīng)付抽象和具體、一般和特殊關(guān)系的能力,把行知聯(lián)系起來的能力,以及把知識背景化和整體化的能力。
具有了這些能力,我們就獲得了學習力,我們就能面對一個日益發(fā)展的世界和終身學習的自己。